同文,指使用的文字相同。
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
同文館,又稱方言館,指翻譯館。
源自清咸豐十年(西元1862)在北京所創立的外語專門機構;分為英、法、德、俄、日文等科,造就外交、翻譯人才。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http://nakama-translation.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07.html
關於「幽波紋」!

 

 這篇,正確的題目應該可以定為《關於幽波紋註記stand與stand-by之爭議》。

 No!屁!沒什麼好爭議的,現在就是Stand而已。

 不過永野護很喜歡改角色的名字,那麼一個從1868年明治時代活下來的荒木老師(冷)以後會不會改替身稱呼就不知道了。

1868年的照片其實是土方歳三啦~~

139年以上を生きる伝説の漫画家 - 荒木不死 樣


 會寫這篇,其實由來是上一篇在黑米引起了些許餘波盪漾的《日文的「隨便亂讀」文化》中,提到了幽波紋,林姊(elielin)(其實應該比我小,不過我先裝小一點好了)(其實我很尊敬她)跟我的意見有差異,所以有著小小衝突。

 嗯,其實衝突不只「幽波紋」,不過這篇重點在幽波紋,不在別的,所以別的下次有空我再慢慢解釋好了。

 我上一篇對於幽波紋振假名(振り仮名)為「スタンド」的解釋如下:
「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系列中,荒木老師不用dummy而用stand,是因為幽波紋是一種精神能力,而精神能力高到一定的程度(應該要比三四樓還高很多,可能要十幾二十樓吧)之後能夠具體化,成為能替代本體行動的一種替身(standby),之後就簡稱為stand了。」


 elielin(覺得再稱她林姊我會被丟拖鞋──就像包租婆那樣……愕,冰炫風…)覺得我解釋的不夠好,甚至亂解釋。所以我寫了這篇來說明。

 先要聲明,第一、這不是回擊,只是很單存的解釋為什麼我用standby,而不直接用stand。第二、我上述對於「對於幽波紋振假名(振り仮名)為『スタンド』的解釋」很輕鬆帶過,是因為《日文的「隨便亂讀」文化》原文並不是只給看過《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的人看,我的解釋方式,目的在讓沒看過該部漫畫的人也看得懂《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大概是什麼故事,而且主題不是該篇漫畫,所以僅採用通俗的解釋而放棄專業解釋,這在討論串中也有提到。

 接著,來看討論串中elielin對於幽波紋標註(当て字)為「スタンド」的解釋如下:

「幽波紋」為什麼旁邊標註為「スタンド(中譯:替身)」?

(1)命名者是第三部出現的阿布德爾(モハメド・アヴドゥル)。
對於這樣「由生命能源所幻化的影像(vision)」,
因為它們總是『站在人的身旁』,
所以阿布德爾用英文的「Stand(片假名表記:スタンド)」為其命名。
他雖然是印度人,但跟著美國籍的喬瑟夫(英國血統),所以用英文命名。

(2)漢字之所以記為「幽波紋」,
一般推測應該是為了與第一、二部中出現的「波紋」取得連貫性,
以加強「這是JOJO第三部」的感覺,
初期以後都以直接寫「スタンド」來表示居多,
而比較起來也極少使用「幽波紋」這個字眼
(也是因為之後的替身成因,
漸漸脫離一、二部中因為呼吸法而產生生命能源的概念)
「幽」則是來自「幽靈」(因為初期解釋,替身乃守護靈般的存在),
而承太郎也一度認為背後的星之白金是「惡靈」。

「スタンド」表記為「幽波紋」,
是有其在故事中的明確成因,以及漫畫連載時為了接續所作的設計,
並不是什麼作者想要讀者怎麼唸什麼的,你完全搞錯了。


 上述我都非常同意。之後,elielin質疑我用standby的解釋毫無根據,是以中譯替身來擴大解釋進而倒果為因。

 請不要把我當成是網路上謠傳只會打嘴炮的宅男,我是個御宅。

 所以了,身為一個御宅,用任何典故都得有パロディ(Parody),於是我用standby當然必須有理由,不然就是我濫用,若我用錯了我就得道歉,這不手軟也不逃避的。我後來翻找了些資料,卻一時找不到,只好大略說明了為什麼用standby的理由:
依據荒木飛呂彥1990年在週刊少年ジャンプ第幾號我忘記的訪問:

替身(Stand-by)就是英文Stand by Me「站在我身邊」的簡寫,
在替身剛出現的時候,荒木老師確實是把他們設計一種憑依現象,
但是在繼續畫下去的時候,替身就成為主角們人格的能量分身,而不是外來的背後靈。
荒木老師原本有打算用副體Doppel Ganger/Double-goer(又稱並行者),但是讀音不夠強烈。
最後還是選擇了Stand的簡潔有力。
替身的概念來自於「精神念体」,因此是具有人格的象稱……


 並且補充了這些:
(沒記錯的狀況下)

1999年之前,替身之前都註記為Stand-by,之後才改為Stand

1998年CAPCOM出的第三部主題格鬥遊戲大型電玩機台,替身的血量條還是用Stand-by註記
1999年移植PS版的時候,改為Stand,之後都稱為Stand


 這麼說好了,會用standby而不是stand一定是我看過,不過用腦海的印象真的說不過去。資料非找出來不可,但是別說1990年的日文漫畫雜誌,我想當年的少年快報也早就給人丟光了吧?

 幸好,我想到我有夢幻逸品。終於找到了!

 傻呼嚕同盟官方公定夢幻逸品無名的書
智庫鯨工作室編撰/出版(傻呼嚕同盟前身)
無名的書→傻呼嚕同盟歷年作品中可查閱

 以及非同盟的夢幻中夢幻逸品《奇妙的漫畫體驗》(這個稱號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J.T 寫的 - 奇妙的漫畫體驗
J.T 寫的奇妙的漫畫體驗


 這兩本書都提到了《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這本書。
先看《奇妙的漫畫體驗》第252頁:
「據原作者荒木氏所言,所謂替身『Stand-by』就是英文Stand by Me的簡寫」中間雜話省略「其實,在替身剛剛出現的時候,作者的確是把他們設計成一種『憑依現象』,但,很快地,替身就成為主角們人格的能量分身,而不再是外來的背後靈了。」(跟我講的非常類似,看來我受這篇影響很大……?)


 再來看《無名的書》第42頁:
「於是乎,因為某種奇異的緣分的共鳴,這些主角們身上的波紋氣功竟然都凝聚成為具有人格與特異功能的『守護靈』狀態之形式──『替身』(Stand-by)──!」本書第43頁介紹了第四部東方仗助篇。(單元作者:J.T.)


 我們可以看到,J.T.都是用「Stand-by」而不是「Stand」,也就是在當年的漫畫與公開資料上都是稱為Stand-by。尤其在《無名的書》,故事已經進展到第四部的東方仗助篇,但是J.T.還是用「Stand-by」來稱呼。這個年代大約是所謂JoJo冒險野郎的早期年代。那個年代的漫畫是印Stand還是Stand-by我沒有印象,我的冒險野郎被我阿母給丟了。

 但是,我相信,曾經參與智庫鯨(現傻呼嚕同盟)的J.T.會寫這樣的資料一定有根據。以現在傻呼嚕同盟的水準,也不會允許公佈沒有考察資料就隨便寫的文章,我想以前應該也是。如果當年只叫做Stand而沒有Stand-by,J.T.這樣寫,應該會先被談璞K才對。換句話說,J.T.撰寫時候他手上的資料很可能就是我所謂那本1990年不曉得幾號的《週刊少年ジャンプ》。

 這也是我記憶中是先有「Standby」之後才改成「Stand」的原因,以上的資料也能證明我並不是從中文轉譯「Standby」過去胡亂瞎掰的,而是作者曾經這麼用。

 接著,我們來看漫畫第三部第一話的圖:
漫畫第13集
 房間內有吉他、遙控車、腳踏車、啞鈴……這就是當時被稱為「惡靈」的白金之星拿來的。我們必須注意一點,雖然白金之星可以穿牆,但是腳踏車等東西不行。這就是該訪問提到,原本是惡靈的設定,是一種憑依現象,之後才改掉的。替身正式命名是第二話,第一話都只稱惡靈。

 在我那篇《日文的「隨便亂讀」文化》中,關於幽波紋的這件事情我其實寫錯兩個部分。其一就是荒木飛呂彥老師一開始用的是Stand-by而不是Standby,之後才改用Stand。(咦?為什麼我後來記對了?其實是拜大台電動所賜,當年繳了很多學費,努力回想才記得有一橫。)

 其二就是我提到的Doppel Ganger我打錯了。原文是Doppelgänger,中間沒有分開,然後o下面應該還有一個點標示發音,我不會弄,然後a上面有兩點,這我搞定了。這個字意思是酷似者。(德華辭典126頁/五洲出版社)

 提外話,穆罕默德.阿布德爾(モハメド・アヴドゥル)香港翻譯為「鴨都勞」,有人知道嗎?愕……鴨都勞Orz

 如果elielin有閱讀到這裡,非常謝謝你的閱讀。

 另外,至於我用的振假名(振り仮名)以及你一直提的標註(当て字),請容我過幾天再解釋。我完全認同你的說法,不然不會按推。只是,你以及純敏都誤會我的哏點了。

 補充資料:漫畫第花京院典明對抗死神13(漫畫第18集)的替身時,在手臂上用刀子刻出BABY STAND的傷口,那麼STAND的稱呼應該是更早就出現才對。2007/12/12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http://nakama-translation.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html
日文的「隨便亂讀」文化

 

 翻譯是一種文化的轉移,然而,台灣,其實並沒有自己的文化。

 真要說台灣的原生文化,應該是所謂的「原住民文化」;現行的台灣文化是根源於「中華文化」,上到過農曆年過端午節中秋節,下到吃年夜飯湯圓包粽子啃月餅,任何祭祀、習俗、全都是中華文化的傳承;無論是關老爺(關羽,河東人,現山西省)或是媽祖(林默娘、湄洲人,現福建省)信仰,全都是來自中華民族的傳承。

 而近代的台灣,在日據時代的時期承受了大量、非常大量的日本文化;直至現在,日據時代的影響還是異常深遠的留在台灣老一輩長者身上。

 二次大戰之後的中西交流,台灣因為各類因素又開始西化,於是西方的科技透過各種管道進入台灣,有從日本輾轉過來、有德國美國直接輸入進來,當時似乎有種概念:舶來的就是好。

 接著,西方、日本、中華文化的三方交流,就在台灣失控了。

 其中最劇烈的失控就是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

 而這影響,也造成很多翻譯上的困擾與爭執。

 日本,使用中的文字字體共有三種;片假名(カタカナ)、平假名(ひらがな)、還有漢字。

 日本,對文字發音方法有也有三種;音讀(おんよみ)、訓讀(くんよみ)、以及隨便亂讀

 其實就在我提出這個論調的時候,我們家女人(通過日文一級檢定考)率先就大聲提出了抗議:「日文哪有隨便亂讀?」

 然而在我提出證據後,她也只能拍拍我的肩膀對我說:「無法反駁。」

 為什麼會有「隨便亂讀」的說法呢?這當然跟日本文化自身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日文原本是沒有文字的,只有發音,而自從漢字傳入日本之後,約在平安時代初期,日本開始建立了自己的文字系統,平假名是將中國字的草書簡化而成的文字,片假名則取中國字的楷書部首或其部分,音讀採取傳入漢字的字音,又稱漢音,訓讀採取日本原本的發音就是該字的日文解釋來發讀,也稱和音。

 然而在黑船之後,大量西方文化衝擊日本,原本用在正式文書的片假名也成了外來語用字的代表,於是一個字變成有三種發音方式。

 比方說「火」這個字,音讀念(ka),訓讀念(hi),外來語念ファイア(fire);然而這三個發音方式,都能在「火」這個漢字上註記振假名

 那麼,來看「炎」字,音讀念えん(en),訓讀念ほのお(honoo),外來語念ファイア(fire)或是フレア(flare)。這四種發音,也能在「炎」這個字註記振假名

 也就是說,以ファイア來看,漢字寫成「火」或是「炎」是沒差別的;反之,以「炎」來看,要念「ファイア」或是「フレア」也都隨便。

範例文字如下:



() () (ファイア) (えん) (ほのお) (ファイア) (フレア)
非常抱歉!
上列的文字經過測試,Firefox瀏覽器若無外掛似乎無法正確顯示振假名,IE應該可以正常閱讀……

補充→Firefox閱讀日文Ruby排版的外掛網址:
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1935
此網頁可下載一個副檔名為XPI的檔案,下載之後將該程式放入Mozilla Firefox目錄中的plugins目錄,
就可以正常閱讀日文Ruby排版效果!
感謝網友XXC提供資訊!


 也就是說,這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不管你寫了什麼漢字,都可以利用振假名的方式來註記讀音,那麼就會延伸成為,文字的意義或許跟讀音有關,但不是絕對的翻譯轉換關係,只會是有關聯的聯想而已。

 如果沒有聯想之間的關係,則就可能是日本更古早的專有名詞用字發音。

 例如日本知名團體「恰克與飛鳥(CHAGE and ASKA/チャゲ アンド アスカ)」;其中飛鳥(アスカ)的發音就是來自日本約1600年前的飛鳥文化時代,是個日本專有名詞。一般來說,飛的音讀為(hi),訓讀為とび(tobi),都跟アスカ無關,若要將アスカ寫成漢字,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明日香」,不然要寫成「亜酢火」、「吾素蚊」一類的當然都通用。

 也就是說,就算日本有著隨便亂讀的用法,但是他們一個發音,一個漢字都有其用法的由來,說穿了,振假名就等於台灣的注音功能。

 小學的時候學習國字,都還要特地寫上注音,而日本的振假名發展原因,初期是礙於日本人漢字的識自率偏低而衍生的閱讀方法,當年二次大戰之後,還有許多日本作家或是文化學者大力提倡廢除振假名,但是當大量的外國人開始湧入日本來學習日本文化,振假名就成為了外國人學習上既便利也不可取代的閱讀方式。

 傳承至這一二十年間,日本漫畫產業大放光明,振假名就成為日本小說家、漫畫家們的在敘述上的特殊表現,用來靈活的展現外來語或外國語言,甚至是小說、漫畫的台詞敘述。

 再看個例子:荒木飛呂彥老師的超級霹靂無敵大作「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JoJo的奇妙冒險/JoJo冒險野郎)」根本就是隨便亂讀的王道!

 「幽波紋」讀作「スタンド(stand)」,「再起不能」讀作「リタイア(retire)」,都是荒木老師首創。

題字:飛鳥隼人
 試著來解析這兩個字。

 ジョジョの奇妙な冒険系列中,荒木老師不用dummy而用stand,是因為幽波紋是一種精神能力,而精神能力高到一定的程度(應該要比三四樓還高很多,可能要十幾二十樓吧)之後能夠具體化,成為能替代本體行動的一種替身(standby),之後就簡稱為stand了。

 而「再起不能」配上retire,先不論有沒有取「躺下睡覺」的意思,用意應該是在淘汰、引退、退休的部分,當漫畫中被打倒的角色配上大大的再起不能四個漢字,配上リタイア日文振假名發音的簡潔有力,畫面就充滿了震撼感。

ドラゴンクエスト精霊ルビス伝説 於是,之後ACG各界開始大量流行這類的隨便亂讀;只要原作者爽,任何一句日文甚至英文,都可以配上作者心目中專屬定義的漢字。

 比方說Dragon Quest(台譯:勇者鬥惡龍)系列的同人小說《ドラゴンクエスト.精霊ルビス伝説》,除了以DQ的世界觀設定為基本架構,也將其中的催眠咒文ラリホー(Ralihou)加上了漢字「羅麗凰」來惡搞。

 插個題外話(我似乎常常來題外話這樣搞欸),DQ系列已經成為眾多Parody的來源,例如ラリホー這個催眠咒文,也被應用在「瀬戸の花嫁(瀨戶新娘)」第九話バトルランナー(戰鬥跑者)中的「古代人魚の歌:眠の唄」中,整首歌以輕鬆愉快的曲調唱著ラリホー.ラリホー.ラリラリラリホー.ラリホー.ラリホー.ラリラリホホホホホー(YouTube沒找到這首歌,有人要放上去嗎?)

 嗯,再唱下去真的睡著了;瀬戸の花嫁是個很有趣的後宮動畫,有興趣不妨弄來看,下次來雷一下好了,然後如字幕組說的,記得買正版喔喔喔喔喔──

 回題,這種隨便亂讀的風格,除了日本ACG界,甚至擴散到了全日本臺面上或是臺面下的流行界,我們來看看芬達的廣告:





 連廣告都在用了,注意到三年J班的リッパリ先生寫的「吐露非狩古鬱」?

 「吐露非狩古鬱」讀作「とろぴかるふるうつ/トロピカルフルウツ/toropikaru furuutu」其實就是Tropical Fruit,愕──熱帶水果的意思。

 日本暴走族文化就是將這種隨便亂讀的絕招發展到另一個極點的文化,他們會使用艱澀的字或是意義較差的字來呈現個性,例如「夜露死苦(よろしく/yorosiku/請多指教)」,或是「愛羅武勇(アイ・ラブ・ユー/I Love You)」,因此湯尼獄崎(トニーたけざき)老師就在他的鋼彈漫畫(トニーたけざきのガンダム漫画)中,將知名的角色或名稱作了下列的惡搞:

 ⊙ アムロ.レイ=阿無露靈
 ⊙ ギレン=儀鍊
 ⊙ ガルマ=我流磨
 ⊙ キシリア=鬼子離亞
 ⊙ ジオン=慈恩

 但是無論是怎樣的隨便亂讀,日本文化謹守著一個要點,除了暴走族文化,不管是外來語還是外國語,日文作者都會盡量付上原文發音。漢字,只是個輔助。

 然而近來充滿融合交流意境的台灣文化當中,也開始有追著日本這種隨便亂讀的趨向,但是都學到了表面的亂讀,而忽略了原本的應該的發音與意思。

 當然了,這類只顧表面的譯者,或許他自己本身沒有黑心的意圖,但是當他們忽略文化轉移這種重要的事情,自然成為劣化翻譯的幕後來源了,不是嗎?